河南省中緯測繪規(guī)劃信息工程有限公司
Henan Zhongwei Surveying and Mapping Plann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., Ltd.

守護耕地,我們都做了什么?

發(fā)表時間:2020-07-14 15:56來源:自然資源部

耕地是糧食生產的主要載體,它提供了人類88%的食物及其他生活必需品。沒有耕地,就沒有口糧,糧食安全也就無從談起。 改革開放以來,伴隨農業(yè)科技進步,我國糧食產能顯著提升,逐漸擺脫了新中國成立初期“糧食短缺”的困境。但是,經濟社會的快速發(fā)展也引發(fā)了耕地面積的持續(xù)減少。

于是,中央于1981首次提出“耕地保護”的概念。此后近40年中,這一概念又以較高頻率不斷進化,比較關鍵的節(jié)點有——1986,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管理、制止亂占耕地的通知》提出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,切實保護耕地”的基本國策。1992,《關于在全國開展基本農田保護工作請示的通知》提出“基本農田”概念,并于1993-1994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(qū)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。1997年,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通知》首次提出各?。▍^(qū)、市)保持耕地總量動態(tài)平衡的要求。并首次提出“土地整理”的概念,以期提高耕地質量,增加有效耕地面積。1998新修訂的《土地管理法》以立法的形式確認了土地基本國策“十分珍惜、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”的法律地位,成為我國第一個寫進法律的基本國策。同時,首次明確提出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

2006,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第十一個五年規(guī)劃綱要》提出,18億畝耕地是未來五年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,是不可逾越的一道“紅線”2008,《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(fā)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首次提出“永久基本農田”概念:劃定永久基本農田,建立保護補償機制。 至此,我國耕地保護制度已趨于規(guī)范,逐步形成了以《土地管理法》、《農業(yè)法》為基礎,以土地用途管制、基本農田保護、耕地占補平衡為核心,以耕地保護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和責任考核為保障的耕地保護制度體系,使耕地數量基本保持在安全狀態(tài)。

為進一步豐富耕地保護內涵,滿足“加強生態(tài)文明建設、推動高質量發(fā)展”的迫切需要,我國對耕地保護制度作出進一步完善:2012,印發(fā)《關于提升耕地保護水平全面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的通知》,提出耕地數量管控、質量管理和生態(tài)管護的“三位一體”新內涵。2017年,印發(fā)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》,在強調嚴控建設占用耕地的基礎上,對耕地占補平衡管理進行了系統(tǒng)規(guī)范。

在新思路、新舉措的指引下,2017,全國劃定15.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,并全部實現上圖入庫、落地到戶。特別是城市周邊劃定保護比例由45%上升到60%,與森林、河流、湖泊、山體等共同形成城市生態(tài)屏障,成為城市開發(fā)剛性約束的實體邊界。同時,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.8億畝,新增耕地2400多萬畝,整治后的耕地質量平均提高1-2個等級,農田產出率普遍提高10%-20%,新增糧食產能約440億公斤。

然而,耕地保護形勢依然嚴峻。僅從2019耕地保護督察通報情況來看,全國違法違規(guī)占用耕地的規(guī)模就達114.26萬畝,其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達到14.34萬畝。另外,圈占、閑置浪費耕地,違法違規(guī)審批建設占用耕地的現象亦有發(fā)生。

對此,自然資源部對耕地保護職能進行了“聚焦”:設立耕地保護監(jiān)督司,調出了用地審批、土地整治等管理職能,強化了耕地的監(jiān)督管理。其目的就是集中精力做好耕地保護工作,科學處理耕地保護和永續(xù)發(fā)展的耦合關系。

這一目標在《2020年耕地保護工作要點》(詳見鏈接)中體現得淋漓盡致:“突出嚴保嚴管,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更嚴格”“堅持求真務實,嚴格補充耕地核實認定”“維護群眾權益,深入推進征地管理制度改革”“強化動態(tài)監(jiān)督,壓實地方政府耕保責任”“加強基礎建設,扎實開展耕保監(jiān)督工作”...